从今年3月底上线算起,e学大至今发展已经超过了半年,这期间它做过了多次迭代和升级。在前几日的e学大产品更新发布会上,学大教育CEO金鑫透露了e学大的相关数据,并毫不忌讳地谈到了学大教育长期存在的盈利困难、估值偏低等敏感问题。在金鑫看来,学大教育目前正处于一个黑暗的隧道中,当私有化、退回A股等猜测纷至沓来时,学大教育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重生之路。
谈e学大:短期是转型痛苦,长期是生态系统
在在线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,如新东方、好未来等上市公司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一种“互联网焦虑”,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在线教育产品和业务布局。学大教育也不例外,于三月底重磅推出e学大。经历过数次更新和迭代后,最新的e学大数据显示:目前有50万注册用户,其中10万来自学大内部学员,另外40万为各种“散户”;内部题库达到100万个,涵盖1万个知识点、2.5万个微课程和4万个优秀教案。
在谈到e学大时,金鑫坦言尚未考虑将其商业化,“e学大用户每天都在增加,而且获取成本比较低,如果把他们转化为线下付费学员,会节省很多招生成本,但我们目前并不着急做这些转化。”金鑫认为,e学大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问题,例如如何让教学过程更透明、如何让效果可以量化、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等,“如果从商业利益来看,e学大短期内甚至是一种负担,因为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还有如何让老师们习惯这种教学模式,也有大量工作要做”。
从长远来看,金鑫认为,e学大将会从一个单纯的工具、平台演变成一种教学的生态系统,会把学大教育当前七八十个城市的近五百个学习中心覆盖起来,改变过去那种分散的教学模式。“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后,就会产生更多价值,就有可能向整个行业开放,甚至不仅仅定位在课外辅导领域,而是渗透到整个K12基础教育体系中。”
谈跨界:更看重业务战略,会考虑BAT
在新一波的在线教育浪潮中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非教育领域机构涌入进来,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跨界合作。因此,对于传统教育机构而言,谈转型将不再是“一个人的战斗”。
当被问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抱BAT巨头大腿这种现象时,金鑫笑称未来学大并不排除这种合作的可能。“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战略层面。当前与BAT的合作,还停留在业务层面上,在产品层面和商务层面上和BAT合作,但在深度合作上我们还是比较谨慎一些。百度也好,腾讯也好,它投资任何一家公司,都是考虑到它的产业链和布局。所谓的跨界,更多的是合作,而不仅仅是竞争。”
金鑫同时谈到当前与西奈山国际教育公司的合作,他认为,这是双方业务层面的深度拓展。“留学低龄化是一大趋势,未来是一块大市场;学大教育的用户都是高端群体,这与西奈山有很多重合之处,可以促进学员的转化”。
谈资本:有信心让投资者重新估值学大
自2010年11月以9.5美元的发行价、1.95亿美元的教育产业最高IPO融资额上市以来,学大教育的市值一度达到7亿美元。不过,由于长期盈利困难、一对一培训模式遭遇质疑,学大教育的股价一路走低,如今跌至不足3美元,市值仅为1.9亿美元。相比较而言,不久前A股上市的昂立教育规模仅为学大教育的1∕3,市值却超过11亿美元。A股与美股估值的巨大对比反差,难免使学大教育略显尴尬。
在谈到这种落差时,金鑫毫不讳言是由于一对一培训特殊的形态所导致。“从商业模式来看,一对一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为30%,与50%—60%的小班和大班毛利率相比,吃亏很多;在成本结构上,一对一培训也有很多劣势,例如师资成本达到35%,传统小班或大班却不到20%;另外,由于管理成本要重一些,一对一培训行业的规模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”。
“资本市场从来都是趋利的,当别人看不到你的赢利点、看不到你的成长空间时,自然会给你一个很低的估值。当你处在这个估值谷底时,便会有很多对于出路的考虑,例如将公司私有化或者退回到A股。对于学大教育而言,目前尚未有这些打算,打个比方,我们好比置身于一个黑暗的隧道中,当你感到迷茫和恐惧时,才会做出这些(私有化、退回A股)考虑;一旦你看到光明,你便会坚持和专注。e学大生态系统的重构和在线教育带来的机遇,让学大教育看到了光明,学大教育有信心重新迎接资本市场的检验。”金鑫表示。